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有什么区别?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都是专业性的心理服务工作,但是二者还是有区别的。
1) 从业人群的专业背景及所在机构不一样:
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都是一种执业资格(Certificate,比如:发型师、社区全科医生)而不是一种学历(Degree,比如学士、硕士、博士),但是二者也都有一定的学历要求。比如在国外:
A. 一般心理咨询师要求至少是本科毕业,毕业的专业没有太严格的要求,一般可以是社会工作、心理学、护理学、教育学、医疗康复或者医学等专业。然后经过职业培训(职业培训的科目以及小时数是有法规规定的)方可得到心理咨询师的执业执照。通常在免费的热线等公益组织、或者中小学等机构工作。薪金不是特别高。
B. 而心理治疗师要求至少硕士学位以上,一般只有两种专业背景,心理学背景或者医学背景的心理治疗师(Psychological Psychotherapist and Medical Psychotherapist)。得到学位之后,还要按照行业协会的管理条例要求来进行职业培训。在德国的心理治疗师职业培训,若是全天进行的全日制培训则需要三年,若是晚上和周末进行的兼职培训则需要五年,尤其在心理病理的症状和诊断、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操作技术、伦理培训、自我体验(心理治疗学习者作为来访者付费去接受心理治疗师的心理治疗)、跟诊(跟着培训老师接诊)、实习(独立接诊)、个体和小组督导(接受督导师对自己接诊个案的指导)等要求上要远远高于心理咨询师,而且这个过程需要高额的培训费,我见到很多年轻的德国同行们都是一边工作,一边把挣来的工资付给培训学校(institute)或者体验老师或者督导师。但是他们在几年的辛苦付出之后,就可以向行业协会提出申请,若审查通过,就可以获得心理治疗师职业资格。之后就可以独立执业、开设私人诊所,或者在大医院执业,就会进入高收入阶层。
2) 服务人群以及服务时长不一样:
A. 心理咨询主要服务于健康人群,处理一般性的心理问题,比如:压力应对、人际沟通、职业发展与规划、恋爱问题、婚姻咨询以及子女教育等等,围绕来访者带来的困扰就事论事,不会深入到人格层面工作。一般咨询时长1-8次访谈(session),每次50分钟。
B. 心理治疗主要服务于心理障碍患者,比如焦虑症、抑郁症、社交恐怖、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进食障碍等等,这些来访者通常是以咨询类一般问题来诊,但是一般的心理咨询人员会发现解决不了他们的深层次问题,需要心理治疗,需要在来访者人格层面做深入的工作。在德国,一般心理治疗师会在四次访谈之后给保险公司写评估报告,保险公司会为来访者的心理治疗付费,一般20多次。若该来访者问题比较复杂,20多次访谈之后,治疗师需要向保险公司再次提交申请报告,可以延长到80多次。在德语国家,保险公司只给精神分析师和行为治疗师的心理治疗付费,而美国,只给CBT(认知行为治疗)治疗师的工作付费。国内有一种错误认识:只有精神分析师能够在人格层面改变人,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3) 服务收费不一样:
因为对专业性的要求不一样,所以一般心理咨询是免费的或者低收费的。而心理治疗因为专业性非常高,收费比较高。
4) 和药物治疗的关系不一样:
心理咨询师的服务对象通常是健康人,不需要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师的服务对象是心理障碍患者,既可以独立进行心理治疗,也可以结合药物治疗;但是药物治疗只有精神科医生才有资格进行。具有处方权的精神科医生的工作对象是精神病人或者心理障碍患者的症状,精神科医生若没有心理治疗的执业资格证书,是不可以进行心理治疗工作的,只能就来访者的症状开处方、进行药物治疗。精神病人是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心理障碍患者是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或者不用服药。
所以理论上,能做心理治疗的人就一定能做心理咨询。
再来谈谈国内的情况。心理咨询师是2002年由当时的劳动部颁发的一种执业资格证书,当时的劳动部是负责劳动技能型证书的颁发,比如:厨师、美容师、电工等等。该资格证书无论是准入标准、还是考试要求都比较低,而且对获得执业资格之后的管理、更新(renew)、督导、伦理等方面都没有要求,这些培训内容上以及管理制度上的诸多不足,使得从业人员不是很清楚自己的职业定位以及专业发展方向,分不清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的关系等等。但是好处是,近十几年来培养了大批(据说近100万)心理咨询人员,这些专业人员为广大国民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心理咨询师一直在参加具有良好资质的培训项目,积极做自我体验和督导,按照伦理要求来自觉规范自己的执业行为,实际上是按照心理治疗师的标准在完善自己的专业背景和执业行为,虽然他们没有心理治疗师的职业资格,但是,实际干着心理治疗的工作。
卫计委在2002年开始的全国卫生专业心理治疗师技术资格系列考试,这是一种职称考试,分为初级和中级。但是,当时的规定是:只有已经具有医师执业资格的人才能参加该考试,把大批的高校临床心理学系毕业的硕士生、博士生拒之门外,所以这个系列也没有能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但是最近卫计委疾控司正在着手改变这个规定,拟准许高校心理相关专业的毕业生、社会上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参加该项考试。
国内还有一个业内比较认可的认证系统,是2007年由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认证的心理师、助理心理师和督导师。该体系无论是准入、更新、再教育、伦理规范等诸多方面都比较完善,但是因为没有相关职能部门(比如人社部、卫计委、教育部、发改委等)的支持,所以虽然在业内比较有影响,但是在社会上缺乏广泛的影响力。
特别希望,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相关职能部门(比如人社部、卫计委、教育部、发改委等)以及相关行业协会(比如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等)进行联动,出台相关政策以及跨职能部门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的全国统一的执业资格和执业行为标准、执业指导意见等等,来规范行业行为,引领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