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精神科心理咨询门诊与私人心理咨询中心区别在哪?
我们首先假设心理咨询门诊和个人开业的心理咨询其设置(咨询设置——简单来说就是心理医生或咨询师与来访者都要遵守的基本规则)是一致的:以面询为主,每个小节45-60分钟。
这样的话,一个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一周的工作小节数其实是有限的:20-30小节/周,800-1200小节/年。这个基本上就是对于一个成熟的从业者而言,在具备充足支持系统(督导、系统受训,良好的休假习惯)下的满负荷工作量了。倘若超出这个小节数,从业者将面临较高的心理衰竭风险。
让我们带着这个基础看门诊和私人开业。
首先是收费。
同等受训程度与个案经验的情况下,门诊的收费要比私人开业便宜很多。
然后是能够收治和解决的问题领域。
门诊和私人开业一样,无法单独接诊精神障碍等重症个案。在临床的工作中遇到精神障碍问题的患者都会建议转介给精神科门诊乃至住院部。
第七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直至吊销执业证书或者营业执照:(一)心理咨询人员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的;
(二)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在医疗机构以外开展心理治疗活动的;
(三)专门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从事精神障碍的诊断的;
(四)专门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为精神障碍患者开具处方或者提供外科治疗的。
(引用内容来自精神卫生法。)
两者的真正差别在于人格障碍和神经症上的治疗问题。
人格障碍患者的治疗通常需要一个治疗团队以及完整的治疗体系,如TFP(移情聚焦疗法),图式治疗,辨证行为治疗;神经症的患者在多个治疗范式上均有很好的效果。实际上有经验的治疗师与咨询师在诊治神经症上都有丰富的经验(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是一个相对专门的领域,治疗过程和用到的策略有其特殊之处)。按照卫生部对精神卫生法的诠释,心理治疗师可以接收人格障碍、神经症的病人,咨询师不可以。而按照显示市场目前的需求来看,排除青少年成长问题上的求助群体,大部分到门诊和私人机构就诊的都是精神障碍到神经症的个案,因为“一般心理问题”前来求助的比例其实很少。 而人格障碍、神经症与正常人群之间的界限其实很模糊,不少个案的社会功能、取得的事业成就甚至比大部分正常人要高得多。而心理问题的临床界定也是一个很难分辨的事情。
抛开法律层面,在临床工作中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间工作内容的差异其实不大。但出于来访者以及咨询师自身的利益与安全考虑,大部分咨询师在面对可能存在的人格障碍倾向,自杀威胁等情形会更多考虑转介。
讨论完特殊情形,接下来可以谈谈一般个案的差别。和大部分人的印象相反,一些需要长程工作(半年以上)的个案更多的适合在个人执业或者咨询机构接受咨询。心理门诊具有一定的公共卫生服务性质,低廉的价格这决定了大量的求助需要,这种情况下中短期的工作策略将会是首选,工作的焦点可能更多的聚焦在问题的解决、具体症状的缓解、配合药物治疗下更好地适应生活工作、恢复社会功能等议题。而心理工作中的个人成长、亲密关系、生活规划等方面则相对欠缺。
小结
心理门诊和私人开业相比较,前者价格更为低廉,同时也意味着就诊的人更多,资源的获得较为困难,后者的收费更高,也更为容易预约;治疗领域上,二者具有相当大的重合范围,而前者与精神科更为紧密的联系以及公共卫生服务性质决定了 其更倾向于问题取向,后者因为法律和支持系统问题更倾向于成长取向。注意,这里面说的取向更多是倾向性,并非分明的区别。更为常见的情况时,从业者风格的个人差异大于两个领域间的整体差异。
注释
这里不讨论从业者的普遍受训情况和评估从业者水平以及和求助者匹配度的问题,相关方面可以在心理医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一文中找答案。